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法的學習方法
發布者:網上發布
var cpro_id = 'u95667';
接下來我就對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法說一下我的學習方法,知識點總結。
學習方法
我按的是先預習,然后聽課記筆記,做練習,然后錯題匯總這個思路來走的。
我聽的是游老師的課,我是直接拿著游老師的講義預習,然后把一些不懂的地方在教材上劃記號。這樣的好處是既能了解重點,又能通過在教材上劃記號達到熟悉教材和多重復了一遍。
我聽很多人都說游老師課講的比較有深度,容易讓人瞌睡,不是很適合入門者。我不這樣看,我入門就是跟著游老師學的,感覺游老師考點把握的非常準,做學問很嚴謹,該延伸的地方延伸,該詳細的地方詳細一點都不拖沓。對于一些專有名詞我不懂的就會用答疑板來補充。像這樣學一般一節課會花上一個多小時,學的很透徹一點都不會覺得累。學完一節課起來活動10分鐘,給肩,肘,腕,頸,腰,腿等關節和眼睛做一做保健操,因為注會和人生都是持久戰,有健康才有未來,切忌打疲勞戰。
聽完課后我會做練習來鞏固(我沒用網校的課后練習,我直接用的是應試指南)。然后對答案。把自己覺得重要的和做錯了的題目,總結到博客里面方便查閱。
每個周末都抽時間來,回顧這周學習的知識點。
學習時間的安排
基本上是2天完成一章。沒時間的話3天完成一章。具體情況做適當調整,但是每天必須保證一節課以上的進度。
知識點總結
個人獨資企業
1.個人獨資企業由一個自然人投資,財產為投資人個人所有,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經營實體。
2.當投資人申報登記的出資不足以清償個人獨資企業經營所負的債務時,投資人就必須以其個人的全部財產用于清償企業債務。
3.個人獨資企業不具有法人資格,是非法人企業。由于企業和個人融為一體,企業的責任就是投資人個人的責任,企業的財產即是投資人的財產,因此不是法人。個人獨資企業沒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是指個人獨資企業不能以企業財產單獨承擔債務。個人獨資企業雖然不具有法人資格,但卻是獨立的民事主體,可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
4.投資人為一個自然人。
這里講的自然人僅指具有中國國籍的自然人,并且法律、行政法規禁止從事營利性活動的人不得作為投資人。
[例題·單選題]下列人員中,可以成為我國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的是( )。
A.美國公民甲,在中國居住達10年以上B.美國公民乙,一周前取得了中國國籍C.中國公民丙,正在停職反省的法官D.中國公民丁,即將退休的財政局科長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核點是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為一個具有中國國籍的自然人,國家公務員、黨政機關領導干部、警官、法官、檢察官、商業銀行工作人員等人員,不得作為投資人申請設立個人獨資企業。
5.有投資人申報的出資。
根據規定,設立個人獨資企業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土地使用權、知識產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出資。
注意:①投資人申報出資的意義主要是區別不同財產的性質,以便確定財產清償順序。②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可以個人財產出資,也可以家庭共有財產作為個人出資。③如果是以家庭共有財產作為個人出資的,投資人應當在設立(變更)登記申請書上予以注明,作為出資的家庭共有財產就要對個人獨資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責任。這一規定與《物權法》對共有財產的規定是一致的。
6.投資人對受托人或者被聘用的人員職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注意:如果第三人在有關經濟業務交往中,與受托人或者被聘用的人員串通,出現故意損害投資人利益的行為,則不屬于“善意”。
7.人獨資企業的解散和清算
?、佟€人獨資企業有下列情形之一時,應當解散:(1)投資人決定解散;(2)投資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無繼承人或者繼承人決定放棄繼承;(3)被依法吊銷營業執照;(4)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個人獨資企業解散的,財產應當按照下列順序清償:(1)所欠職工工資和社會保險費用;(2)所欠稅款;(3)其他債務。
個人獨資企業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的,投資人應當以其個人的其他財產予以清償。
③。個人獨資企業解散后,原投資人對個人獨資企業存續期間的債務仍應承擔償還責任,但債權人在5年內未向債務人提出償債請求的,該責任消滅。也就是說個人獨資企業解散后,原債權人在5年內仍然可以向原投資人行使債權。
合伙企業分為兩種:即普通合伙企業和有限合伙企業。
普通合伙企業由普通合伙人組成,合伙人對合伙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有限合伙企業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組成,(企業中的)普通合伙人對合伙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企業中的)有限合伙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伙企業債務承擔責任。
普通合伙企業
1.設立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有二個以上合伙人。
注意:普通合伙企業合伙人的人數沒有上限。合伙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和其他組織。合伙人為自然人的,應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國有獨資公司、國有企業、上市公司以及公益性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不得成為普通合伙人。